查看原文
其他

奋进新征程 | 河海大学多措并举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河海大学 2023-02-17


为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昂扬姿态筹备好学校十四次党代会,即日起推出“奋进新征程”专题,全面展示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成就。





河海大学多措并举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河海大学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效能显著提升,服务支撑国家水安全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


01

立新标,科技体制改革提速发力

重构科技创新体系,打破学科、学院壁垒,构建“两处三院”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落实合力攻关与坚强保障的“双轮驱动”格局;着力构建全面支持创新的制度体系,以项目“放管服”、成果“科学评”、学术“守底线”为着力点,完善科研全过程管理与服务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覆盖科研项目及经费、创新平台、国防科研、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科研诚信等出台12项改革制度,形成齐头并进的系统改革势头;持续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坚决“破五唯”,以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以教师评价改革为核心,以积分制为抓手,完善科研业绩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以科研突出贡献为标尺、与薪酬体系改革联动的科研绩效分配机制;



全力提升科技治理能力,改革科研管理范式,以信息化赋能,着力在管理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依托科研管理系统打造线上“全流程、全事项、全层次”的“三全”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事项审批流程简化,科技事项限时办结,形成学校-学院-教师联动协同的网络运行新体系,实现“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



02

强支撑,战略科技力量提档升级

坚持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根本立足点,高站位、高标准推进国家级平台重组整合,紧密协同共建单位,组建工作专班,全力保障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整合及新序列建设工作,扎实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创新平台内涵建设,出台《河海大学国家和部省级科研平台管理办法》,建立权责明确、统筹联动的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布局与培育,实施试点科研平台年度建设交流制度,建立考核评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立试点平台建设交流会机制,提升平台建设质量

立足行业重大需求,对接多部委,多领域布局省部级科研平台,全面延伸辐射服务覆盖面,多元培育储备战略力量;坚持打造一流实验平台,建成青藏高原寒区综合实验平台,建成牛首山科技园和国内首个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系统,推进建设L型风浪流港池系统,为支撑解决行业重大科学问题的大比尺物理仿真模型试验创造条件。


牛首山科技园


建成国内首个三向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水下振动台

“十三五”以来,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评优秀,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优化整合评价,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获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在江苏省绩效评估中获A+等次;新增部省级科研平台14个,首次获批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教育部野外观测站、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重点开放实验室等。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第一批纳入新序列管理


03

抢高点,科技自主创新提质增效

聚力推进有组织科研,构建完善深入行业、直面需求的科技服务体系,压实“校领导带头-科技处站台-学院搭台-团队唱戏”的对接服务责任;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科研任务和工程服务项目组织,组建跨单位、跨学科专班团队,深化全链条协同创新,承担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滇中引水工程、广东南沙区水利数字孪生建设等重大工程的规划与建设项目,形成有组织科研新范式;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组织模式,围绕“一带一路”国家智慧水管理、雅鲁藏布江下游重大水电开发、水利行业通用模型等试点实施,提升项目攻关能力和行业服务实效;强化高质量成果引导,发挥多学科交叉研究优势,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建设,依托重大科研任务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凝练提升重大科技成果,实现原始创新和自主突破。


“水工岩土力学与地质灾害防治”团队服务滇中引水工程现场图


组织承担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专题研究


承担全国重大水利工程引汉济渭工程科研攻关项目


“十三五”以来,学校新增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等49项、千万级重大工程服务项目8项;攻克在水资源节约与调控利用、重大水工程安全、水旱灾害防御、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大电网高效运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核心技术,获国家科技奖11项,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400余项。其中,主持获国家科技奖6项(含一等奖1项),参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特等奖、一等奖14项;2022年,“青塔”平台公布的中国高校科技进步贡献100强中,我校列第13位。

04

广辐射,行业学术影响提标扩面

创新组织和制度体系,依托水科学研究院打造“水利+”创新高地,设立长江、黄河、淮河、太湖等流域研究中心,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技术转移转化-高端智库”全链条整合创新,支撑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瞄准学科前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发展战略研究(2021-2025 年)”,制定学科未来科学发展路线图;



主持“淮河流域水治理战略研究”,布局新时代淮河保护与治理方略;组建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研究院,出版我国首部长江保护与绿色发展领域的首部“蓝皮书”,设立中国工程院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永久秘书处,打造“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高端论坛”为国际水科学前沿交流与合作盛会;


第三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

强化行业前沿发声,余钟波教授当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水文计划主席,牵头制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UNESCO-IHP)第 9 阶段战略计划,为国际水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持续提升校科协对接行业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水”科普特色优势,深入与行业单位协同,系统化打造“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河海科普品牌,形成行业科普示范引领;先后推荐12人在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等国家、省级学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推荐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0人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项目。


2018年世界水日科普志愿者走进幼儿园


面向未来,河海大学将持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为指引,对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坚持“四个面向”,主动服务“国之大者”,以强化有组织科研为统领,全面优化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向着建设水利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努力奋斗!




END


RECOMMEND

推荐阅读


钟灵毓秀,汇聚河海 | 河海大学第五届“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预通知)

河海与你,平分一场烂漫秋色!

推TA上头条 | 我和爸妈是校友!一家三口河海人!

来源:河海大学官网;科技处

编辑:小海螺记者 王晓雅;张然、柏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